2025年6月27-28日,由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等权威机构支持,深圳市医学会主办的 “2025年健康管理学分会学术年会暨第四届湾区论健” 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洲际酒店隆重召开。大会以 “智研学科发展之路 铸牢湾区质量基石” 为主题,汇聚全国健康管理领域顶尖专家,聚焦肿瘤早筛与防治、衰老评估与干预、慢病管理等核心领域。行业领军力量深度融入大会各项议程,与权威专家共同探讨学科前沿与创新实践,为健康湾区建设注入专业力量。
衰老评估与干预新进展
在东西南北中主委论坛环节,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曾强教授作《衰老评估与干预的研究进展》主题分享。他指出,可借助多组学技术精准量化个体生物年龄,通过监测关键指标并结合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延缓衰老进程。同时强调特定年龄节点的代谢干预,对逆转大脑衰老具有重要意义,为抗衰老健康管理提供科学方向。曾强教授在发言中介绍了多项健康管理新技术,其中包括未来将投入市场的基于lgY抗体平台开发的新型8-oxo-dG(8-羟基脱氧鸟苷)作为氧化应激标志物检测技术的原理、方法和最新研究进展。
癌症早筛 1+X AI 模型实践探索 
在肿瘤早筛与防治论坛环节,南部战区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原主任、广东省健康管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陈苒教授作《癌症早筛1+X多中心研究A1模型实践初探》主题分享。基于16万例三甲医院体检人群大数据研究,深度解析 “1+X” 癌症早筛新模式的创新实践:
  • 核心技术支撑:国际公认的肿瘤细胞增殖指标血清TK1,可捕捉影像学不可见的早期细胞异常增殖信号,在组织增生及非典型增生阶段即预警肿瘤风险,实现从 “组织增生→原位癌” 的全周期动态监测,其灵敏度79.9%、特异性99.7%,为大规模人群筛查提供稳定可靠的初筛工具。
  • 技术创新突破:全球首创的TK1-IgY特异性抗体技术,利用禽类与哺乳动物的种系差异,识别更多肿瘤抗原表位,抗体亲和力达鼠源IgG的3.5倍,显著增强早期风险识别能力。
  • AI模型赋能:融合TK1检测值、影像特征、临床病史等多维度数据,构建癌症早筛AI模型,通过动态风险分层与智能干预路径生成,将传统体检的 “碎片化评估” 升级为 “全周期精准管理”,风险评估准确率得到明显的提升。该模式已形成 “风险初筛-精准分层-AI辅助决策-闭环随访” 的全链条解决方案,相关成果为构建标准化癌症早筛体系提供了可复制的临床范本。
癌症防治与康复 先行先试单位授牌仪式 
本次大会中,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公布的癌症防治与康复先行先试项目实施方案成为核心亮点。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事业部主任强东昌以《癌症防治与康复先行先试项目实施方案解读》为题发表演讲,系统阐释项目目标、意义、实施路径与具体办法。项目创新推行 “大手牵小手” 协作模式,联动大型三甲医院与基层卫生机构,构建覆盖 “防-筛-诊-治-康” 全流程的癌症防治康复体系。其中,备受关注的癌症早筛1+X项目纳入方案,标志着基金会在癌症防治工作上实现全面升级,为完善分级诊疗、提升全民防癌水平提供实践样板。
6月28日,大会举行了隆重的项目启动仪式。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创会理事长白书忠、理事长韩萍为首批入围的12家机构授牌。这一仪式不仅宣告项目正式落地实施,更彰显了多方协同推进癌症防治工作的决心,将有力推动癌症防治与康复事业迈向新台阶。
科技赋能,助力健康中国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力量,华瑞同康致力于为人类远离肿瘤而努力,其自主研发的体可问®TK1技术不仅获中国专利优秀奖,更被纳入《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 版)》,成为首个拥有国家级收费标准的泛癌初筛技术。构建的细胞增殖动力学学科体系,制定了全球首个血清TK1产品质量标准,并通过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在健康保险融合领域,相关合作将体可问®TK1检测嵌入 “爱无忧终身防癌险”,通过定期风险评估、干预指导及诊疗通道等服务,实现 “防-筛-诊-治-康-险” 主动式健康管理闭环,为客户提供覆盖肿瘤防治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在民生项目落地方面,参与深圳、济南等地政府主导的社区早筛工程,通过 “政府补贴+基层医疗+企业技术” 协同模式,建立 “风险评估-精准筛查-分级干预” 的基层防控网络,相关经验入选国家卫健委《慢性病防治创新实践集》,成为全国推广的早筛服务标准化范本。

2025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支持肿瘤早筛技术产业化,为行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未来,华瑞同康将继续与各方深化合作,推动早筛服务标准化、普惠化,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