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报TK1专题:防癌要趁早 健康生活和重视体检都重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特区报TK1专题:防癌要趁早 健康生活和重视体检都重要
特区报TK1专题:防癌要趁早 健康生活和重视体检都重要

发布时间:2014-12-22


深圳特区报见习记者 吕二函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引发了诸如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间接加大了人们的患癌风险和癌症死亡率,癌症已成为人们最可怕的病症之一。有研究发现,一个人的一生中有25%至30%的几率会得癌症,但最终会不会得癌,70%是由生活方式决定的,剩下的30%取决于环境和遗传基因。遗传基因我们没法选择,环境污染短时间内也难以改变,对个人来说,能改变的就是生活方式。

近日,肿瘤风险筛查胸苷激酶1检测项目技术应用研讨启动会在深圳举行,来自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的肿瘤细胞生物学教授斯文·斯柯格(Sven Skog)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暴饮暴食,过度肥胖、嗜烟酒的人易患癌。 “20%至30%的癌症都和肥胖有关。中国的城市人生活节奏快,吃饭快,喜欢暴饮暴食,快餐式的饮食方式和饮食结构再加上热量摄入过多,很容易导致肥胖。此外,吸烟不但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同时还与口腔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肾癌和子宫颈癌的发生都有关系。”他建议人们从年轻时就要注意防癌,而新的检测技术也能帮助人们更早地发现癌症的发生。


趁着年轻多运动

广场舞的风靡让不少年轻人感慨:“大妈们都开始运动了,我们年轻人还在等什么?”的确,生活方式的改变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与广场舞大妈相比,年轻人缺乏的是时间。试想,完不成工作,就有可能丢掉饭碗,哪有时间去运动?现实环境的压力,让许多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力不从心。

对于这样的两难境地,斯文·斯柯格建议,年轻人可以通过运动来释放这些压力,不妨多走路,少坐车。工作地点离家近的,完全可以选择通过步行上下班,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选择健身锻炼。此外,年轻人一定要控制糖的摄入,避免过度肥胖,尽量少摄入糖分含量过多的食物或饮品。

不妨提前做检测

由于现有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大多癌症患者往往在癌症晚期才得知病情,错过了癌症的最佳干预治疗期。如果能提前预知自己的患癌风险,就有可能大大降低患癌几率和死亡率。据相关数据显示,早期发现的微小胃癌,手术切除后病人的5年生存率几近100%。此外,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常见的鼻咽癌,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也是可以治愈的。

据了解,在50年前,瑞典专家发现并应用了一种名为胸苷激酶1(TK1)的细胞增殖标志物,这一物质能准确反映人体内细胞的异常增殖,还能对癌症的恶性程度进行评估。普通人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胸苷激酶1,就能准确地测出身体里是否有异常细胞在增殖,在真正的癌症形成之前,在影像检查发现肿瘤之前,就预测出得癌的风险。

斯文·斯柯格告诉记者,以前的活性检测方法只限于检测少数肿瘤(实体瘤),且不能用于体检筛查,而现在医院使用的TK1新方法能检测所有的肿瘤类型,且能应用于体检筛查。健康人细胞多处于静止状态(非增殖细胞),血清中TK1酶的含量极微,而随着增殖类疾病的发生,尤其是肿瘤、组织异常增生类疾病,细胞发生过度增殖,血清中TK1酶的含量出现显著升高,超过健康人平均水平的2倍甚至100倍。通过检测血清中TK1浓度水平的变化,为提前干预治疗肿瘤的进程提供非常有价值的指导。

据了解,目前我市共有4家三甲医院提供TK1检测服务。TK1与目前在用的肿瘤标志物有本质的不同,它有别于其他肿瘤标志物所表达的“有”或“没有”的定性指标。TK1是一种表达细胞增长速度的定量指标,单例TK1数值存在的价值在于与前一例数值的进行对比以及作为后一例数值的参照物。因此TK1单例的数值高并不代表“有”,单例数值低也并不一定就代表“没有”,必须通过持续、动态的跟踪以得到整个细胞增殖速度的趋势才能给予临床准确的肿瘤细胞增殖的速度。

相关链接

哪些人应接受TK1检测?

癌症发展的80%时间是很难通过影像技术和自我感觉能发现的,大多数人发现已是中晚期。血清TK1是监测早期肿瘤(包括癌前病变)最灵敏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斯文·斯柯格告诉记者,除了过度肥胖,嗜烟酒人群要接受检测外,工作环境恶劣,经常接触粉尘的人群也应接受TKI检测。此外,由于现代女性平均育龄年龄的延后,导致其患乳腺癌、宫颈癌的几率大大增加,建议女性接受TK1检测。

根据TK1课题研究小组前期数据显示,平均年龄进入35-40岁以后,随着个体年龄增长和个体的生理代谢变化,将可能有细胞异常增殖疾病出现,TK1升高。专家建议30-35岁期间就要定期做防癌体检,并提倡30岁之前建立自己的TK1基础值(无疾病和生理期状态下一个月内测定三次TK1平均值作为基础值)。

返回